在这个吊诡、符号繁多的国度和文化氛围的某些角落,渐渐地有些人开始问问题、拆解符号,开始关注大标签、大论述底下流动着的生命力。《真纪元》为的是寻觅那经常被忽略的实质内容。
星期五, 五月 21, 2010 | Posted in ,
作者:张智元

中国有句话:“创业难,守业更难”。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或一个公司在一个领导的带领之下,一定会有极限的一天。辛辛苦苦地开创了一个概念、一个组织,他的离开,能否找到一个能顺利管理领导那个组织的人,成为每每让人最头痛的地方。以前有世袭、禅让,现在演变成自愿竞选。前两者牵涉的就只有让位者(A)和受位者(B)的意愿,后者就牵涉了组织内成员(C)的意愿。


在自由竞选的制度下:
让位者(A)如果看中某人,想把位子传给他,A往往能做的就只有不断地训练栽培他,灌输他那个位子能做到的事情,使他成为竞选者。此外,往往会在众人面前显露他的实力。A只有在他的权力和魅力非常大的时候,其意愿才能达成。

受位者(B)需要寻找伙伴,增加自己的实力,以便在自己出来竞选的时候,可以获胜。B的意愿往往来自对自身性格能力的衡量,支持者的多寡及对这组织的信心度。

组织内成员(C)的意愿来自对这组织的关心度,对受位竞选者的品格能力的衡量及熟悉度,最后还关心自己的需求等。

学生会发展至今,已经到了第十三届,可是近期的传承都面临了严重的阻碍。是会长、议长的问题?是学院课程的问题?是院方阻碍的问题?是我们这些学长的问题?是学生不关心学生会的问题?还是因为学生会制度不够灵活的问题?

学院的课程之前都为两年制,学生只能一年在学生会做助理和主任,吸取经验,发展人脉;第二年才出来竞选重要职位。只能上任一年的会长,就要度过内部整顿期(寻找执委和制作整年计划、财务预算,给议员通过)、执行跌撞期(由于能力不足,不了解手下的性格,高估别人,而导致规划拖延的学习期间)、执行兴旺期(成功完成自己的计划,在内外得到名望)及物色继承人期(选定继承人、培训他)。

毕竟,会长也是学生,他也会有课业的压力,更何况是在学院的最后一年,短短的一年很多时候都来得很快,更不用说如果在四五月选举出来的会长,只有区区四五个月的时间,就要面对这些时期。能力差的会长在执行跌撞期,就宣告卸任、毕业;能力好的至少挨到执行兴旺期,可往往就忽略了物色继承人期,结果又跑回青黄不接的循环当中。近年来,四五月选出会长,已成为惯性(当选者都是抱着以想挽救学生会的态度进入)。

十三届下来,每届会长都有自己的管理风格和理念,有的致力办大型活动的会长、有不断与外部联系,提倡意见的会长、有专主内,团结内部,不断办小活动的会长。各届的理念和想法都无法有跟随者延续下去。我想问,是否有个会长可以计划接下来三年内学生会所要达到的真正目标呢?一年的计划,够么?

作者是2006年商学系毕业生,曾任第八届学生会学术与社会事务处主任,现任校友会理事。
��

Comments

0 responses to "学生会系列(1):学生会潜在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