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吊诡、符号繁多的国度和文化氛围的某些角落,渐渐地有些人开始问问题、拆解符号,开始关注大标签、大论述底下流动着的生命力。《真纪元》为的是寻觅那经常被忽略的实质内容。
星期一, 五月 03, 2010 | Posted in , ,
作者: 欧阳捍华

马来西亚大专教育在近年起了许多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变化便是私立大专的崛起,无论是由民间、外国大学或私人机构所创办的院校。 这无疑对我国人民带来许多的好处,最大的好处莫过于让大专教育加速普及化,为更多无法挤入国立大学的学子提供一个替代的选择。当然,随之而来也有衍生的问题,本文暂且不谈。

新纪元学院(以下简称新纪元)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998年3月1日开始上课,继南方学院之后第二所由华社所办的高等学府。这实现了华社多年的愿望,并且完成了我国的华文教育从小学、独中到大专的完整体系。

新纪元诞生在我国大专教育竞争激烈及全球化冲击的环境里,它除了要面对目前生存的问题,以便日后成为国内优秀的大专院校的挑战外,还要思考如何走向国际社会,与世界一流大学较一长短,这些问题是笔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要给予关注的。

首先,笔者要提问的是,华社及董教总那么多年费心费力辛苦筹款,所要办的"大学"究竟是怎样的?是一所和普通私立学院一样的学店,还是真正具有学术水准的高等学府?在新纪元还未成立以前,华社都在喊我们必须要有完整的华教体系,我们要办一所母语教育的大学。但由于政治因素,只容许新纪元学院的成立了。

现在,虽然有人在高喊我们要办新纪元大学,但呼吁"我们要办一所具国际水平学府"的人却少之又少。其中的因素是我们只一味追求一个大学的"框架",但是"框架'里要放什么"画",则必须等到"框架"做好了再说。此外,另一项因素是因为新纪元的成立已经满足了华社心理上的需求,那就是"完整的华教体系"的架构基本上已经建构完毕,等新纪元大学成立后,整个体系已经圆满,再也没有任何的奢求。

笔者依稀记得,董教总的几位领导人曾经三番四次提到,新纪元虽以学院为名,但是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大学的水平。既然"大学"之名不太重要,那么为何却要趁学术研究制度还未建立起来之前,就要匆匆为新纪元冠上大学之名?我们是否只在追求更"大"的大学,而忽略了大学所应有的本质?

作者是新纪元学院第一届学生,2001年商学系毕业,他于2002年获得英国University of Bradford学士学位,目前为雪兰莪州行政议员。

Comments

0 responses to "新纪元如何创造竞争优势(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