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纪元从得到准证到开办,只不过是数个月的时间,所以,并没有太过照顾到一些较长远的发展。就是因为这张准证得来不易,所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把新纪元办起来。在一些重要的基本办学方针整理好之后,第一年开办了三个科系:中文系、商学系(与纽西兰Victoria U 合作)及资讯工艺系。
单单从科系的结构来看(当然现今的科系还有社会研究系(相当于教师在职培训)、美术及设计系、媒体研究系),事实与其他私立学院没有什么两样。我们目前的买点是什么?第一印象可以想到的可能就是学费较廉宜、华教、老师比较好?、华文环境、水准高?、很多奖贷学金、董教总、很多升学管道等。这些都是我们的第一印象,也是新纪元的在这几年来所打造的形象,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新纪元目前所拥有的名誉及口碑,很多时候会给人一种错觉,认为新纪元在升格为大学所作的准备,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罢了。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到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但大都知道这间学院的强项是理工科。没有很多人到过牛津或剑桥,但却知道牛津以文学著名,剑桥以理科闻名于世,并且分别还有牛津词典和剑桥百科全书。很多人到过新纪元,但是请问新纪元的强项是什么?是华教?还是董教总?新纪元的学生出来后会比其他大专的有什么不同?
新纪元给别人的印象及吸引学生就读的因素,似乎与其科系的优劣、及办学特色扯不上什么关系。

很多时候令人诧异的是,为什么新纪元的科系没有特色。一个可能的因素就是新纪元及董教总的领导人正在尝试恢复南洋大学的三院九系(文、商、理工科)的综合型大学模式。回到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董教总办新纪元的目的是什么?
过去新纪元在其网站的介绍:
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办华文教育,是基于宪法允许各民族自由发展其语文教育。母语教育是基本人权,是民族地位和尊严的象征。另一方面,也是认识到语言文化是民族的根本,中华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不做没有根,没有灵魂的人,就必须致力于母语教育之推展。大马华教之发展,期望有朝一日,能进一步做到:
华文及中华文化为国内各族所接受
成为东南亚中华文化研究的中心
扶助国内少数民族发展其母语教育
如果新纪元办学的方向往以上这三项目标走去的话,已经足够让新纪元成为国内,甚至国际一个具有特色的学府。但是,为什么新纪元的科系没有围绕在这些目标去设计?在新纪元目前有限的资源之下,新纪元必须将资源集中在发展学院的特色,等待这些特色具有一定规模之后,再检讨是否要转型发展成为综合型的学府。学院要发展特色,不会引起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就好比CD,只要将一首主打歌曲打红,整张CD都可以销出。新纪元只要有特色,可以吸引更多资源,带动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因此,新纪元学院经营要集中点,才能事半功倍。
作者是新纪元学院第一届学生,2001年商学系毕业,他于2002年获得英国University of Bradford学士学位,目前为雪兰莪州行政议员。
0 responses to "新纪元学院的竞争优势(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