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我临近毕业时,资工同学们曾经一度因为学院没有"妥善"安排毕业升学事宜而与行政层展开了唇枪舌战。当时因为毕业将至,学院对于同学们升学的安排并没有做出"妥当"的安排,导致人心惶惶。部分同学当时的立场强硬,要求院方作出道歉,与院方僵持不下,而行政层则以学生应该懂得"自我规划"自己的升学大计,认为在这个课题上学院只是扮演中介的角色。在一次的公听会中,我在公开场合上批评部分同学缺乏自主能力,过分依赖行政层的安排,为此,我私底下在同学中受了不少激烈的批评。
如今回头反省这件事,我觉得我做了一个正确的批评,却犯了一个错误的辩护。同学们因未来路向不明而有所反应,这点我非常明白(我个人也经历了不少的挫折,才能有机会到国外深造);然而,若民主共治只能够在我们有"个别"需要的时候,才当成是快熟面一般地派上用场,我们的期待应该是"恩赐",而非"战利品"。我错,错在给于行政层一个充分的籍口,得以对于学生升学的任务得过且过。
我想行政层必须要了解到,升学事宜不应该当作是招生宣传的手段之一,而应该是学院分内应该认真对待的重要任务,至少在处理的心态上,必须是专业的,是诚恳的。今天,我们有许多的校友,他们都经历了不同的求学与人生阶段,他们的经验是宝贵的,而且并不限制地理与人数的表达,它应该可以发展成为一个知识系统(Knowledge System),正如在大学内有职业辅导处,协助同学计划未来的职业生涯。大学生并非全能的,在陌生的领域上,他们也需要适当的帮忙与指导,这点应该是成人的其中一环,不应该被贬值为后备方案。

我认为现在是新纪元行政层转型的重要时候,将管理方向由侧外转为重内,活化校园的各项机能,共同建设我们所期待的校园文化。 我想各位关心新纪元的朋友们都必须提高警惕,不要让新纪元成为另一个"高等托儿所"。学院的容量不应该只限于物质空间的多寡,新纪元作为一所多元开放的高等教育学府,应该是一个多姿多彩,包罗万象的无量学海。
杨家维是新纪元学院首届毕业生,曾任学生会次任会长。他毕业于澳洲新南维尔斯大学。
0 responses to "多元开放的气度(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