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少数以敢言著称的中国媒体之一《南方都市报》刊出了一篇评论,作者洪振快不点名地指出该国“党国不分”的现象,并批判该国人民“党国不分”地盲目“爱国”,陷入了当权者设下的“爱国就必须爱党,不爱党则不爱国”观念误区。中国的言论尺度甚为有限,这篇文章显然立即受到关注,笔者也是在《东方日报》国际版看到这则新闻,新闻引述香港《苹果日报》得到的洪振快回应说:“谬误变为真理,常识成了异见”,作者说他只想“让常识归位”。
好奇心使然,笔者立马去《南方都市报》网站,有幸在它被“和谐”之前阅之。读毕,笔者不禁感叹,其实“党国不分”的何止中国人民?自独立半个世纪以来未曾发生过联邦政权轮替的马来西亚,又有多少人搞得清这个基本的政治概念?国阵政府通过种种法律,长年累月灌输人民“反政府”即等于不爱国。国阵政府眼中的“反政府”定义可一点也不狭隘,质疑政府政策而做出种种抗议行为的人,随时会被套上这顶帽子,于是举凡和平游行、纠察等,很容易就被视为企图破坏公共秩序;举凡通过论述质疑政府政策者,也很容易被套上煽动群众对政府的憎恶情绪的帽子……
国阵政府和中国政府在灌输“党国不分”观念上看来都可算是成功的。没有经历过彻底的政权轮替,导致国阵五十年来都可以容易地灌输人民“政府即国家”的观念,乃至于投选在野党即等于否定独立先贤、公务员理所当然应支持现任政府的荒谬说法,流窜于这个被誉为多元种族典范的东南亚国家。“党国不分”的灌输,通过教育、媒体宣传等手段,已根植于人民的心中,尤其年轻国民普遍不了解政治常识的“配合”,更是不容易走出思维误区。它的成功,除了导致部分人民畸形的“爱国”心态,以笔者浅见,也导致了另一部分人民情绪化的“不爱国”心态。

不爱各位的是“马来西亚”,还是“马来西亚政府”?或许有人会问,现状让人悲观,思想上的懒惰、消极的逃避行为(指移民),可以换来舒适的生活,那为何要花费力气去改变不知是否终可以被改变的现状(指换政府)呢?笔者真好奇,如果领导黑人运动的马丁·路德·金和无数当年的美国黑人也屈服于现状、如果当年发起法国大革命的法国人民也屈服于强权暴政的现状、如果百多年前的妇女们也选择继续乖乖听天由命而不发起妇女运动、如果孙中山和他领导的革命先驱们也不愿和“朝廷”对抗,今时今日还会有哪个适合移民的适居地区?
思想上的懒惰、消极的逃避行为,确实是比较舒服的选择,也就因此,大部分人都只相当乘凉的后人,没有人愿意当种树的前人。我们自小读了一大堆先贤的历史,记住了、在考卷上挥洒出来了,可没学到先贤们的半分形神,只怕连“族魂”林连玉的奋斗和教诲,在我们这些坐享华教成果的莘莘学子眼中,还未必比得上一纸外汇的价值。
作者是新纪元学院第十一届媒体系毕业生,目前于中国人民大学就读新闻学系。
0 responses to "党国不分何止导致盲目爱国"